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學齡前兒童語言學習


(一)時間短,不勉強

8個月開始吧,妹妹從會坐以後就讓她接觸一些簡單的英文字母和數字了. 我記得她那時坐在餐車上,我是把磁鐵吸附在冰箱上開始帶她認識的。



(二)在遊玩中學習

基本上,3歲左右前是以學習單字和字母為主。其中,可以把玩的各種符號她尤其喜歡。摸著摸著就全部記起來了。數字也好,英文字母也好,甚至日文平假名都學會了。會發出聲音的電子有聲玩具更讓她的學習能力大躍進。藉著她有興趣的卡通人物,引起她玩兒童電腦的興趣。有滑鼠的英文學習機讓她學會了大寫和小寫的對照,麵包超人的電子玩具也幫助她認識了許多日文單字和招呼語。當然,漂亮的圖卡也是讓她認識更多單字的方法。






 
(四)身體的律動增加學習的效果

此外,每天中午日本NHK(いないいないばあっ!/おかあさんといっしょ/えいごであそぼ)的兒童節目更是她的最愛。汪汪狗和小布..從她會坐的8個月起就每天陪著他,不但學習日文也學英文.邊玩邊學正是這個節目的精神。利用活潑生動的旋律和色彩鮮豔的畫面讓小朋友個個聚精會神,跟著連唱又帶跳. 就是這些節目,妹妹學會了好多好多有名的日本童謠呢!



 

(五)善用各類有聲電子學習機

注音是三歲後繼英日文之後學習的符號,總覺得這些符號讓她不感興趣。推究原因可能是輔助的有聲教具太少。不論是學歌曲,或是學發音,英日文總是有很多的選擇。小朋友動動手按一按,用電子有聲筆點一點,馬上就看到又聽到。對家長來說,再怎麼認真,也不會比玩具效果更好吧!雖然有部分機器可發聲學習注音符號,但卻沒有組合後的發音,加上37個符號散了滿地····想到就累。


 

(六)將學習成果拍成影片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

最後,因為能利用的工具太少,只好用妹妹自己的影片,加上斗大的注音符號輔助,才給她反覆看了沒幾遍,她馬上就記起來了(雖然我不建議小朋友過早看電腦﹒﹒)。之後沒多久,在大陸的網站上終於找到了有聲掛圖的教具,不但有單音還有複合音的練習,還可以考試。於是自己製作了注音符號的貼紙後,這個漢語拼音的掛圖就變成了學習注音符號很適合的有聲掛圖了。


 

(七)背誦增加孩子的專注力

3歲半以後,在一次逛書店的偶然機會,買了一本三字經。想想給他唸唸經修身養性也不錯。就這樣,每天幾頁,邊看邊唸,帶著她背起了三字經。忘記了還會叫她自己拼注音看看,沒幾個月一整本都背完了。意外的是,背完的同時,她也學會了很多很多的國字。



原來以為妹妹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爸爸只是個單純的旁觀者。誰知道,背完三字經後的一個周末,爸爸從上海出差回來,在機場買了一本又重又厚的"兒童唐詩一本通",這時我心裡只冒出了三個字"不會吧~"


 

(八)常複習免遺忘

直到幼稚園中班開學為止,妹妹大概背了有120首的唐詩。

想不到,因為上學才幾個月沒碰唐詩,中班上學期結束時,她居然沒有一首可以從頭背到尾。可見小朋友的記憶力雖然強卻是短暫的。


 

於是接下來每周必排兩天時間來複習唐詩,看著書唸,閤起書背,都難不倒她,還增加背誦的數量到了140首。


 

中班下學期時我有了新的發現。她開始看得懂電視的字幕,公車站牌,電梯裡的公告,甚至還可以唸她的童書給我聽。


 

有了成就感的妹妹,從此對學習更有興趣. 語言對她也不是難事,由於從小就給了她多語系的刺激,造就她發音上的優勢。不論是中文,日文,英文,甚至學校教的台語以及爺爺奶奶的客家話,她都可以聽過後發出漂亮的口音。


 

(九)養成主動學習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習當然不僅止於語言,身心發展,感覺統合,體能訓練,培養專注力和自發性,包括日常生活教育、語文、閱讀、音樂與美感、創造力和現代社會中最欠缺的情緒管理等。


 

背了多少詩會多少語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此孩子學習的態度會變得更積極,從閱讀和學習中是獲得自信和樂趣,相信這樣的精神在她成長的過程中,人生的學習各方面,都具有正面的意義。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有沒有哪裡癢啊?2009

3歲半以後,就讓妍庭在浴缸裡低著頭洗髮。

邊搓著她頭上的泡泡邊問她"這裡癢嗎?還是這裡癢呢?"

她說"不癢",我又問"有沒有哪裡癢癢啊?"

這小子回答:

"媽媽,我屁股癢"

妳自己想一想2010

電鍋跳起來了,衣服洗好了,收到簡訊了,或是skype有人在叩了,只要妍庭在家,沒有一項會被漏掉。


這天我正在廚房忙著時,妍庭跑來告訴我"狗狗大大又尿尿了",我突然想到她早上也還沒大大,便催她趕快去蹲馬桶。

她邊走去廁所還邊丟下一句話:

"不知道是波比(拉拉)還是酷奇(黃金)大的,妳自己想一想,然後去看一看狗狗的屁股,幫牠擦乾淨。"

這個比較漂亮2010

公立幼稚園自從很多家長反應上小學跟不上以後,也開始給小朋友回家作業。

念了快一年中班,有一天看她在寫數字比大小,發現怎麼解釋,總是沒有辦法完全答對。

比方數字713223850來比大小,她除了個位數那個不會錯,其他總是錯東不然就錯西。

我問她"38為什麼比22小,38為什麼在22的前面?"

面對氣呼呼的我,她小聲的回答:

"因為它(38)比較漂亮··"

我以後長大一定不會打妳2009

妍庭又不聽話了,當了我的面浪費衛生紙,我因為講太多次都不聽只好動手打了她,因為正在煮飯天氣又熱,我出手比較重。

10分鐘後我把她叫來,抱她又安撫她"對不起,媽媽打太重了,下次要聽話喔! 還很痛嗎?來,媽媽秀一下

這時,我聽到妍庭抬起頭來對我說:

"媽媽,我以後長大一定不會打妳~"

掉水槽的咖啡豆2008

每天早上要來一杯現磨咖啡的我,因為怕磨豆的聲音會嚇到妍庭,所以會先提醒她,這倒反而把她給引過來看熱鬧。

專注的看著我把豆子舀進磨豆機的她,看見我不小心掉了一顆在水槽裏,飛快地撿起後把玩了起來。

不介意的我就繼續磨完豆子,打開蓋子正享受這現磨咖啡粉濃濃的香氣~

沒想到這小子馬上一個箭步飛快的把那顆撿來的濕豆子給丟了進來···。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我已經跟她說了三遍


大班開學的第二天,妍庭下課回家告訴我"今天旁邊的小朋友又哭了,而且從早哭到晚!"

我就問她"那妳有沒有安慰她啊?"

妍庭說"有啊!我告訴她。。。"


5歲小女孩唐詩唸不好被打死

這幾天看到一則大陸浙江的新聞:

一位1985年出生的年輕媽媽於今年3月份在家裡教5歲的小女兒唸唐詩,卻因為小女孩不太會講普通話,所以"疑是地上霜"的"疑"發音聽起來像"你",媽媽糾正了好幾次都沒用,後來小女孩不高興索性不唸了,這個年輕媽媽居然用右手狠狠拍打小女孩後腦五六次,每次三四下。結果,到了晚上,小女孩心跳急促額頭發涼並且喘氣,媽媽非但沒有送醫,反而在家裡使用家鄉的迷信誦經作法,直到隔天才通知相關單位,醫生趕到時發現小女孩早已沒有生命跡象。

這個年輕媽媽因為生活壓力,一時失控打死女兒,她原先的本意"希望她有出息"也永遠沒有辦法實現。

<看著吃飯慢吞吞的妍庭,我就問她:>



(到今天為止,5歲的妍庭已經背了142首唐詩,偶爾,不專心的時候,我頂多在她的唐詩本背不好的那一頁上打個叉叉,這樣她就已經很介意了。。)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寶特瓶可以重複使用嗎? 保鮮膜加熱會致癌嗎?

  Preview image of file 

塑膠製品的使用方法眾說紛紜,你知道多少呢?


1.    據研究寶特瓶會釋出重金屬銻,飲用寶特瓶飲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喝瓶裝飲料安全嗎?寶特瓶是如何製造的?

寶特瓶的原料是塑膠的一種,以石油做為主要原料,經一連串化學反應後生成塑膠單體,如乙烯(C2H4)、丙烯(C3H6),然後在適當的溫度、壓力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即成為所謂的塑膠,如乙烯單體相互連結成聚乙烯(polyethylene, PE),丙烯單體相互連結成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不只聚合物,還有各種添加物

製作寶特瓶的材料是由對苯二甲酸(C6H4(COOH)2)及乙二醇(C2H4(OH)2)兩種單體經由酯化反應生成。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要發生酯化反應,兩者必須先溶在有機溶劑裡,而為了加速反應,一般會使用三氧化二銻(Sb2O3)當催化劑,以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溫度及壓力。一旦合成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再使其相互連結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即為寶特瓶的原料。

市售瓶裝飲料如礦泉水、果汁、綠茶等,瓶子的軟硬程度不同,主要和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及PET的排列方式有關。分子連結越長, PET排列得越整齊,寶特瓶也越硬,道理就如同多根排列整齊的鐵絲很難折彎,但若排列零亂,就沒有這麼大的強度了。

寶特瓶材質本身是無色、透明,有些廠商為了產品造型設計,會添加色料,讓瓶身有顏色。除了色料,還會添加如抗光劑、抗氧化劑、安定劑等化學物質,以增加寶特瓶的使用年限。吳家誠表示,高分子聚合物雖然不易被分解,但長時間暴露在陽光、空氣中,仍會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必須加抗光劑、抗氧化劑與安定劑。

飲料會釋出銻或可塑劑嗎?
200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地球化學系教授蕭提克(William Shotyk)研究發現,寶特瓶置放三個月後,重金屬銻的含量會從360ppt(兆分之一)增加至630ppt
吳家誠表示,寶特瓶確實會釋出重金屬銻,來源就是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三氧化二銻」。由於目前的技術無法百分之百回收三氧化二銻,所以一定會殘留微量的銻在寶特瓶裡,因此已有少部份廠商改用較安全的鈦氧化物做為催化劑。不過,飲料若保存在低溫環境中,釋出的銻含量應可控制在安全值內(註),但若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PET可能會因分解而釋出較多的銻。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大量的銻會引起頭痛、嘔心等症狀,不過630ppt的量對人體而言相當低,因此很難斷定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目前也沒有因喝瓶裝飲料而中毒的案例。
有些塑膠產品的製程中會添加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它屬於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物的生理甚至致癌,寶特瓶是否添加此化合物?吳家誠指出,近幾年網路盛傳寶特瓶含可塑劑,重複使用會將可塑劑溶進飲料裡。

其實可塑劑是用來提高聚合物的延展性、柔韌度,主要添加在保鮮膜、PVC膠膜(如某些寶特瓶外的廣告封膜)或有彈性的塑膠。寶特瓶並不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只要其分子結構沒改變,在未受熱、過度照光或微波的前提下,都可以重複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塑膠類器皿中,不能重複使用的是超商賣的微波便當,由於微波便當時,很容易因為某些食物過燙而造成接觸的塑膠產生質變,因此超商塑膠便當盒絕對不能重複使用

盛裝米酒安全嗎?
吳家誠說,酒精很容易溶出抗氧化劑、抗光劑等有機物質,這些添加物通常只需兩天即會溶到米酒裡,因此使用瓶裝米酒存在一定的風險。
綜言之,寶特瓶除了本身的聚合物會分解或氧化外,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色料等,也會被鑲嵌在PET材質上。要安全喝瓶裝飲料,或是重複使用寶特瓶,最簡單的方式是儲存過程中避免受光、受熱,一旦抗光劑、抗氧化劑消耗完畢,PET便開始分解或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PET裡的各種毒物便會釋放出來。
1:衛生署製定的食品容器標準,銻的含量不得超過0.05ppm

文/楊嘉慧 
審稿/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


2.    反覆使用寶特瓶,會分解出致癌物質嗎? PET的塑膠,裏面含有一些DEHA的潛在致癌物質,究竟這說法是否屬實?



其實「DEHA」的作用是提高塑膠產品的可塑性,例如讓保鮮膜更加柔軟且有黏貼性,但在PET水瓶製造過程當中,是不需要使用「DEHA」。

消費者大眾更需留意的,反而是重複使用塑膠水瓶的衛生問題。一旦開啟了的PET水瓶之後,就如同其他食品包裝材料一樣,都會有遭受細菌污染的可能存在。因此,必須在每次裝水前,將塑膠瓶用水洗淨消毒。此外,水瓶是個人飲用的飲品,不應該與他人共享,以免導致細菌感染與傳播。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健康美學中心 陳正育營養師


寶特瓶自1980年被發明以來,就廣泛地被使用,而寶特瓶的材質為PET塑膠,是由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化合後產生的聚合物。PET塑膠具有以下特性:
1.耐用性及透明度高2.利於環保,取代安全性上堪慮的PVC  3.可回收再利用 4.具有透氣性  5.質輕、耐衝擊、不易碎裂。

20036月,瑞士聯邦材料監測與研究實驗室(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Testing and Research)曾分別試驗新的和重複使用過的PET塑膠瓶雜質釋出量,結果是正常的。
歐盟、美國等地區均有法規規定PET塑膠釋出的雜質量不可超過標準,國際生命科學學會(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ILSI)也曾詳細分析發現PET的雜質釋出量遠低於標準的量。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營養兼任講師張淑美營養師
3.  如何解讀塑膠材質上的數字?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數字越大越安全的概念是錯的,1~7分別表示第一到第七類塑膠,其中問題最大的是第三類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除了製程中會添加化學物質外,因為無法回收,且燃燒時會產生戴奧辛及含氯化合物,對環境影響很大,因此許多國家都已經減少或禁止使用。

第六類聚苯乙稀(俗稱保麗龍,polystyrene, PS)的化學穩定性差,可被多種有機溶劑溶解,製造過程會添加許多化學物質以提高穩定性,而這些添加物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吃進肚子裡。

第七類塑膠指的是一至六類以外的塑膠,其中最有問題的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PC的原料是雙酚Abisphenol A, BPA),最大問題不在製造時添加的化學物質,而是材質本身會釋出雙酚A,某些高效清潔劑甚至會把PC中的雙酚A溶出來,容器表面若有刮傷,雙酚A也會溶進飲料裡。

雙酚A為環境荷爾蒙,在動物實驗中已發現只要3ppb(即1公斤的水含3微克)的雙酚A,即會使細胞異常。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目前已知雙酚A會使老鼠精子數減少、腦神經受損或攝護腺細胞發生異常;而《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最新一份調查發現,尿液中雙酚A含量較高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不過此報告只是初步調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還要進一步研究。
吳家誠表示,第一類塑膠為PET,使用上只要注意勿受光照及避免置於高溫環境中即可。

這七類塑膠中,較安全的是第二、四、五類。第二類是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第四類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它們都是由C2H4聚合而成,HDPE硬度比LDPE高,結構相對穩定,安全性也較高。第五類是聚丙烯,是C3H6聚合物。要裝熱水,只有5號才安全。這三類聚合物都不帶氧原子,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這三種類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

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使其改變顏色,應盡量避免購買。有關塑膠安全,只要多留意上述幾點,應可避掉大部份的毒物了。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我建議至少一個月換一次瓶子」。裝溫水會產生毒素,而且沒開封的飲料、或是寶特瓶裝的白開水,在車裡曬太陽,也會把銻給曬進喝的水裡,現在很流行的運動水壼,也是別曬太陽、別裝溫熱水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

公視有話好說節目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感冒藥一定要吃完嗎?

  • 先看看大家對感冒的疑問到底是什麼吧?

Preview image of file

  • 小朋友感冒很正常,尤其是上了幼稚園以後更稱得上是家常便飯。剛開始看她三天兩頭看醫生總覺得心有不捨,很想作罷不要去上學了,不過,醫生馬上提醒:剛開始接觸大環境和這麼多同學(公立幼稚園一班30個),小朋友有很多新的細菌和病毒要面對,生病感冒在所難免,現在不適應,到了小一一樣要再來一次。多感冒幾次,抵抗力自然就有了。
  • 好吧!醫生說的應該不會有錯!"感冒"要來就來吧!
  • 不過,鼻塞流鼻涕讓小朋友沒辦法睡覺,這時就得靠藥物讓他們舒服一點。通常小兒科醫生會開三天的藥,不過,很多時候是藥還沒吃完,鼻塞現象就沒了,這時,身為父母的您,會繼續讓小孩把藥吃完嗎?


  • 哎呀!這樣吵也沒有用,到底專家們是怎麼說的呢?
1.    感冒要不要吃藥
美國FDA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原因是已經有1500個小朋友吃類似的感冒藥產生副作用,123個人死亡。
美國FDA(同衛生署)的一個委員會
感冒藥本來效果就不大,還要小心幼童心臟不舒服,本來就有致死危機。主要是感冒藥中,治療鼻塞和過敏的藥物,有抗充血和抗組織胺的成分,有可能衝擊小朋友心臟。
國內小兒科醫師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除了流感這種有致命性的病毒須用到「克流感」外,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感冒藥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所以,感冒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
林燦城醫師
「多休息,多喝水」
衛生署建議
帶去看醫師 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要確定他是不是只是單純的感冒。有其他合併症嗎?像是中耳炎、肺炎等。反覆出現的呼吸道過敏症狀,也是一樣會流鼻水跟咳嗽。

在沒有合併症或伴隨其他情況的感冒,因為它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感染很多是會自起好起來的。醫生真有開藥的話,也已緩解症狀的藥物為主。目的只是要讓病人在這"自已好起來"的過程中,症狀少一點,過的輕鬆一點。

單純的感冒,當然不是非吃藥不可。看病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要拿藥,而是要聽醫師的意見,對病情有更好的掌握。適度吃藥讓症狀緩解也無傷大雅。相信只要能認識這些大原則,就可以減低焦慮感
台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蔡銘哲
「兩個人都感冒,一樣的症狀一個人有吃,一個人沒有吃(),最後你會發現痊癒所需的時間一樣長。有的小朋友還可能發生一些心臟的問題,如:心律不整,或引起神經方面的副作用。」

感冒即使不吃藥,35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但還是建議看醫師做診斷,因為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兩者皆有奪命的危機。
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
大多數民眾都以為感冒早一點吃藥就會早一點好,這是錯誤的觀念。尤其每當阿婆們這樣跟我講的時候,我總會覺得很無奈!因為我曉得過兩天可能就嚴重起來了!感冒通常開始時症狀輕微,二、三天後最為嚴重,然後漸漸恢復。


感冒不見得一定要吃藥,但是吃藥的好處有二。其一是讓患者舒服些(如果用藥得宜的話),其二是減少併發症的機會。感冒時,身體尤其是上呼吸道抵抗力減低,容易受細菌感染。常見的併發症如鼻竇炎、氣管炎、中耳炎等。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感冒時要多喝開水、多休息.
多喝開水可以減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讓喉嚨與氣管舒服一些。
多休息可以培養免疫力,讓感冒早一點好。

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並不能縮短病程。『早治療早好』與『早治療好免得傳給家人』都是不正確的觀念。所以不應該作過份的治療,如打針、打點滴、住院。使用綜合感冒藥是相當不合藥理的,除非你的症狀與它的成份相配合。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2.    吃感冒藥後,症狀更嚴重?
楊庭華分析,這情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吃藥時,正值感冒初期,症狀較輕微,但感冒有一個自然的演化過程,作用會逐步加劇,所以會感覺症狀更嚴重;另一種是所吃的藥物中含有第一代的抗組織胺,因而出現其他併發症,譬如:感冒易嗜睡,而第一代抗組織胺有抗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會讓患者更想睡覺。林君玉提及,當然也可能是吃了不對症的藥物。
《大家健康雜誌》12月號
3.    打針、吊點滴,感冒好得快?
楊庭華解釋,一般感冒打的針是退燒針或消炎藥,作用是緩解或減低感冒的疼痛感,患者會感覺舒服許多,不表示感冒已痊癒。而吊點滴的功能在於讓患者身體保持足夠的水分,有體力對抗感冒病毒;其實一般感冒潛伏期約13天,整個病程約710天,即使不吃藥、不打針,只要多喝水、有充足的睡眠,身體免疫系統會自然讓它痊癒。
《大家健康雜誌》12月號
4.    感冒不能吃涼性水果?
林君玉解釋,感冒不能吃涼性水果,是指「風寒感冒,咳嗽劇烈時,吃涼性水果會生痰,刺激咽喉、氣管而引發咳嗽」;如果是風熱感冒,發燒、口乾舌燥、喉嚨痛、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反而能喝柳橙汁降火氣。
也有人說:「感冒不能吃香蕉及羊肉」,她說,這是沒根據的,但她提醒,感冒患者最好不要吃辛辣、油炸等食物,以免刺激喉嚨。
《大家健康雜誌》12月號
5.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感冒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感染,其症狀包括以下一種或數種: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發燒、疲倦、頭痛、腹瀉等。感冒之所以有各種不同程度和樣式的症狀表現是因為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一百多種。

由於不同的病毒感染,加上每一個人對相同病毒的反應也有所差異,所以呈現出來的症狀自然多樣。

感冒的潛伏期約一至三天。然後通常由喉嚨不舒服開始,接著其它症狀產生,在第三、四天時達到高峰。如果沒有併發症的話,一般四至十天會症癒。
感冒之所以會好,是由於身體受感染後產生了抗體把病毒消滅的緣故。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6.    吃綜合感冒藥好嗎?
我們可以把藥定義為:一種物質適時適量的應用於個體,好處大於壞處是藥,反之為毒品。

常有民眾在門診問我:『你開的藥有副作用否?』這可以說是外行人的問題,那有藥沒副作用的!當我們打開藥品手冊來看,就可發現幾乎每一種藥都有它的副作用。就算我們認為最沒問題的維他命丸,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都有它們的副作用。醫生開藥只不過是在好處與壞處之間衡量罷了!

綜合感冒藥可說是一網打盡的藥,有的還宣稱可治八種感冒症狀呢!試問:如果你的感冒症狀只有兩種的話,你願意使用那含有八種症狀成份的藥嗎?當然如果考慮方便性、省時或省錢的話則另當別論。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7.    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嗎?
不少民眾告訴我每次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我常馬上問他們,是不是每次感冒都有流鼻水、鼻塞或打噴嚏呢?因為只有那些鼻子症狀的藥才會有讓人覺得嗜睡、無力的副作用。醫生看感冒總會就患者的症狀與個人差異仔細斟酌考量的。沒有鼻子症狀的話,一定不會開那些含有鎮靜副作用的藥。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8.    多開幾天藥對嗎?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給藥,照理說應該天天換要藥才是,因為症狀會變嘛!頭痛、發燒可能吃一天藥就好了,還要繼續吃同樣的藥嗎?喉嚨痛可能兩天就改善了,也該停藥了!兼顧患者的方便性,我認為兩天藥,頂多三天是較合理的。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9.    感冒藥吃多了會怎麼樣?
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就是對感冒的自我防衛能力,感冒藥只不過壓制這些防衛動作,讓身體舒服一些。


「抗組織氨、假麻黃素」讓鼻塞打開,鼻涕減少、不打噴嚏;「氣管擴張劑、類固醇」讓氣管門戶大開,讓痰的分泌減少。雖然症狀減輕了,事實上,卻犧牲了免疫機制。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讓病毒更易深入到達肺泡,這時終末細支氣管平滑肌全面收縮就演變成氣喘。


長期吃感冒藥,演變成氣喘絕對是指日可待。所以,除非身體真的很不舒服,否則不該用很強的感冒藥去壓制這些症狀。大人如此,小孩也是如此。
林燦城醫師
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國63年的1.3%,到民國91成長到19%30年來增加了15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甚麼道理?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林燦城醫師
10.  為什麼晚上睡覺時咳嗽得厲害?
感冒咳嗽常在晚上睡覺時惡化,尤其是小孩子,咳到嘔吐是屢被提及的。因為白天時小孩子可輕易吞入過多的鼻水,但在睡覺時鼻水倒流沉積在喉嚨容易引發咳嗽。針對這種情形,側臥也許會有幫助,給流鼻水的藥比咳嗽藥來得恰當。


其實,咳嗽不只是因為以上原因,還得注意吃的東西,例如不要吃甜的(如此會增加痰的量更易咳嗽)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為什麼有人感冒超過一個月?
雖然感冒通常四至十天會好,但是咳嗽持續超過一個月的也並不少見,這與感冒後氣管較不穩定有關。一般來講,若感冒比預期還久的話,應該考慮是否再一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或是次發細菌感染。此外,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或長期吸煙引起的咳嗽也常被誤以為是感冒。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11.  鼻子過敏與感冒
鼻子過敏與感冒一樣,都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反應,其實這些反應都是人體保命所必要的。感冒時,入侵的病毒毒性較強,所以反應比較激烈,會有酸痛、倦怠、頭痛、發燒等症狀。

鼻過敏是對一些並無傷害的刺激起過度反應。感冒與鼻過敏的本質都是身體「虛」,因為「虛」才容易被感冒病毒侵犯;因為「虛」,所以連無傷害的刺激也需要用激烈的動作來回應,這就是過敏。 
林燦城醫師
12.  台灣醫師和歐美醫師對感冒的處置方式?
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醫師對感冒的病患通常不會開藥的,吃藥只是把症狀掩蓋,實質上會更糟糕。但是西醫傳到台灣卻變了質,開感冒藥成了醫師最容易賺錢的方式,開得越重,賺得越多。醫師很樂於用很強的感冒藥去掩蓋感冒症狀,民眾以為是「藥到病除」,實際上卻是在削弱自己的免疫力。


台灣大部分的醫生為了拉攏病人,對不該開藥的感冒,習慣都會開藥讓症狀減輕,而且藥開得越重,症狀減輕的越多,病人會越信賴,排隊來診的病人就越多。嚴格講,這樣醫生所賺到的錢都是黑心錢
yes悅氏網
13.  如何預防感冒?
一般人都以為『冷到』才會引起感冒,如貪涼衣服穿得太少、小孩半夜踢被等。其實不只如此,過度疲勞、心情鬱悶、熬夜都容易引發感冒。在門診問患者是否幾天來沒睡好覺或心情不好,往往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感冒是很會傳染的,一個人有了感冒,時常全家人均會得到,而且很難避免。

常聽一些年輕的媽媽說:『感冒要趕快把它治好才不會傳給小孩』。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感冒怎麼趕快治好呢?感冒患者大約在前三、四天具有傳染力,如果能夠在這三、四天與家人隔離的話,也不失為避免傳染的好方法。感冒病毒在鼻涕中的濃度最高,易經手傳染,所以與患者接觸後馬上洗手也可避免被傳染。

年紀愈小愈容易罹患感冒,通常小兒們一年平均可達九、十次。隨著年齡的增加感冒次數漸少,到了青少年以後,只剩下三、四次。這與得了感冒後,身體內產生的免疫力有關。所以一些老是抱怨小孩常患感冒的父母應該可以放心了!只要學費繳夠的話,孩子總會畢業的。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14. 藥一定要按時吃完嗎?
感冒的症狀治療。它的目的既然是要緩解症狀,當然可以依症狀需要,少吃幾次,或是症狀不厲害就不吃完。甚至要不要吃它,都是可以討論的。感冒症狀治療的藥,不會越 吃越沒效,也不會讓以後要開的藥,越來越重。

但是,另一種特定治療的藥-像是做抗生素,它就是殺細菌的藥。一般感冒不需要使用它,在有合併症出現,懷疑細菌感染時才會使用。流感時吃的克流感也屬於這類,它是殺病毒的藥。這類特定治療的藥,依它的種類、治療的標的,常有醫生建議的吃藥天數。建議盡量吃完整,以減少抗藥性的產生。但是比如原本以為是喉嚨鏈球菌感染,醫生開了抗生素。可是後面出現的症狀,知道其實是腸病毒感染,這時候當然可以停了之前開的抗生素。倒也不是不管如何,非得吃到底不可。


所以當醫生開了藥時,不妨問一下醫生,今天開的藥一定要按時吃完嗎?吃完之後要再回診嗎?
台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蔡銘哲
15.   喝熱甘蔗汁、蛋酒能治感冒?
林君玉表示,熱甘蔗汁可有可無,喝也無妨;薑茶則有助發散風邪,緩解病情;但蛋酒,就不宜在感冒時飲用,因酒會導致火氣上升。
至於運動飲料,則適用於發燒、腹瀉時飲用,以補充電解質,如果有頭痛症狀,喝點熱咖啡能改善。但楊庭華不建議喝咖啡,「因咖啡利尿,易脫水,而感冒應補充水分,所以喝咖啡對身體並不好。」以上飲料約喝150200CC即可。

此外,林君玉提醒,感冒時,不適合吃當歸、人參、黃耆、枸杞子,及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補藥,因感冒是邪氣入侵,此時進補,反而易補到邪氣。
《大家健康雜誌》12月號
16.   感冒只跟天冷有關?
林君玉說,一年四季都會感冒,不會因天冷才罹患。感冒和「抵抗力高低」有關,天氣冷,抵抗力降低,所以易受感冒病毒和細菌侵襲。究其形成原因,90%是病毒感染,10%是遭細菌感染。
《大家健康雜誌》12月號